欢迎访问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
  •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导航栏目

【悦群燕小 友学教室】劳动教育进课堂 学科融合促成长——南京市小学科学卓越骨干教师培训第三小组校本科技课程研训活动

浏览数量:189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3-11-01      来源:本站

【悦群燕小 友学教室】劳动教育进课堂 学科融合促成长——南京市小学科学卓越骨干教师培训第三小组校本科技课程研训活动

  秋意渐浓风微凉,时光恰好正当时。10月26日上午,在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录播教室里,正在开展南京市小学科学卓越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三小组校本科技课程研训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方明中主任、导师卢小燕老师以及第三小组成员。

课例探索

  第一节课是金陵小学广志路校区冯云老师和燕子矶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起学习《百草园种子旅行记》。冯云老师首先从百草园里观察到的真实现象出发,引发学生发现种子需要传播到远方,继而开启本节课“种子旅行记”的学习内容。在探究种子传播方式时,冯老师先用苍耳做示范,指导学生分析方法,在结构和功能间建立联系,然后通过推理,形成结论。其间,学生先独立观察并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认识某一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接着通过组间交换,再交流,发现多种植物种子具有相似结构,推测它们是同一传播方式。在种子结构和传播方式间建立联系,充分渗透了结构与功能的跨学科概念。

  第二节课是秦淮区瑞金北村小学王君兰老师和燕子矶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起学习《漂浮的桔子》。王老师用一颗桔子撬动学生思维,利用桔子放入水中漂浮起来的有趣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什么让桔子在水中漂浮起来。引导学生从桔子的结构提出自己的猜想。为了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王老师让持有相同猜想的学生成为一组。在充分交流后,制定实验计划,并依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推理论证过程,在心中埋下有依据地表达想法的意识。

5.jpg

  第三节课是燕子矶中心小学顾文婷老师和燕子矶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大豆变形记》。顾老师把劳动教育引进课堂,把劳动与科学融合,让劳动具有“科学味”。顾老师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孩子打成一片,一起经历从豆子,到豆浆,再到豆腐脑的神奇过程。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学习从固态的豆子,到液态的豆浆,再到固态的豆腐脑过程中的科学知识。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寓学于乐。最后,以品尝美食结束,同时以豆子的再变形开启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研讨

  课例展示后,组内成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课体验。最后,卢小燕老师表示,从三节课的课堂呈现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在真真切切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小组学习体验。同时,卢老师鼓励大家要深入研究校本课程,要深入思考,从校本课程中生发出科技活动,将科学课、校本课程和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方明中主任肯定了本次活动意义,认为本次活动将会对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起到帮助作用。

6.jpg

  本次活动虽然是科学学科的一次培训,但是老师们都能立足儿童视角,从生活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将劳动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手脑并用,创生智慧的生长。


编  辑:常骥超

一级审核:顾文婷

二级审核:常骥超

三级审核:刘云燕

主办单位: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   网站维护:燕子矶中心小学信息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2075815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