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
  •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导航栏目

【悦群燕小 友学课堂】借“A party”扬起文化融合之帆

浏览数量:59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来源:本站

【悦群燕小 友学课堂】借“A party”扬起文化融合之帆

2025年4月1日,燕子矶中心小学全体英语教师齐聚1)班,聆听倪雅韵老师执教的年级Unit5 A partyStory time板块与传统文化相相融合的教学,本次研讨致力于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内容、路径及策略,践行英语教学活动观,提高教学质量。

图片3.png

当前对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审视,需要涉及文化的内涵、要素和价值基础等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能清晰地了解到英语接触教育不仅是一种哲学性的关怀,更是要对青少年的文化与英语价值观深刻探讨的一门学科。

课堂伊始,老师通过简单贴近生活的谈话,轻松自然地引入了“派对”这一主题。在讲解课文环节,老师巧妙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孩子们为在迈克家举办儿童节派对做准备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What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do for the party?”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回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理解了Su Hai打算买零食饮料、Wang Bing准备从家里带水果、Yang Ling要带玩具和朋友们玩耍这些课文细节。

当讲到故事中关键情节——小丑出现时,老师特别设置了情景模拟,邀请一位同学扮演小丑,惊喜登场并向大家分发“气球”(道具),生动还原了课文场景,课堂气氛被推向高潮,同学们在欢笑中深刻记住了“clown”“appear”“balloon”等重点单词和相关表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be going to”这一重点语法结构,老师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围绕“假如你要举办派对,你打算做什么”展开交流。各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纷纷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I'm going to invite my best friends.”,有的说“I'm going to make a beautiful invitation.” ,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课堂的最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举办派对,主人客人有什么不同,中西方聚会的习俗有什么差异,成功的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以及让学生们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图片5.png

课后,英语组老师们在常骥超主任的带领下,共同探讨本节课例,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语篇教学过程设计、绘本的融入时间与形式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本次课例教学与研讨,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展路径更具体更明确,引申出中西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差异。即中式思维是螺旋式思维,比较含蓄,习惯将重点放在最后;而西式思维是线型思维对后面进一步联合文化元素与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夯实的基础。


主办单位: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   网站维护:燕子矶中心小学信息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12075815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