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0 作者:燕小集团教科研 发布时间: 2022-07-01 来源:本站
共读共写促进成长,家校社共育指引方向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但燕小青年教师俱乐部学习的脚步却更加铿锵。6月29日下午,每月一次的共的共写培训与分享活动在晓庄第二小学举行。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最终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一直是横亘于此的难题,因此,本次分享培训活动,特邀请了南京市教科所朱小琥书记做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解与思考》的专题讲座。朱书记全面分析了学校教育有限性的现实背景,从“转变观念、正向沟通、尊重权利、有效合作”四个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之路上的相关策略,为青年教师们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实现育人目标指明了方向。
在集团一级共读书目《读懂课堂》中,钟启泉教授在第三辑“倾听儿童的声音”中从不同层面阐释了协同家庭与社会力量走进儿童心灵的重要性,来自幕府校区的吴雨轩、陈雅、秦怡、赵航四位老师分别从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新教师经历四个不同的角度畅谈了自己在家校社共育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与困惑,并就一些问题现场请教了朱书记。
青年教师们学习了朱书记的讲座、听了幕府校区几位老师的分享,感触良多。
来自本部的刘文超老师说:我所教的班级,无论是上课还是开展其他活动,都是老师着急,学生无法与老师共情,在这次学习活动的启发下,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还未完全转化自己的角色,在活动中我把自己看的太过重要,上课或者平时活动安排都是一言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忽视乃至剥夺了家长和校外其他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权利,只有像朱书记讲座中例举的案例以及分享老师们所说的那样,懂得倾听、学会协同,才能帮助学生自行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帮助班级发挥凝聚力,从根源上提升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幕府校区的夏慧老师说: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赋予我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策略,更是一盏照亮教育梦想的明灯。朱所长讲座中的“正向沟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同向而行”策略,指导我要在教育教学中用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情绪和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听了本校秦怡老师的分享我更能感觉到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老师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力量。我会努力做一名有目标感、责任心和专业能力的教师,热爱我的工作、关心我的学生,协同一切校外的力量,成就我的每一位学生。
化纤校区的洪菲老师说:幕府校区四位教师的分享中,陈雅老师的分享让我深有感触。陈老师作为班主任,她倡导在学习中懂得道理,在自然活动中养成习惯,在多元激励中形成德行,在家校沟通中成就品行。这与朱书记讲座中“淡化教育功利色彩,尊重孩子的权利与地位,争取家长的合作与沟通”的策略高度吻合。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我们不能过多改变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淡化分数意识,树立道德第一的目标,帮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晓庄二小校区的齐芳芳老师说: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认为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实,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这些联系往往来自于生活。学科活动只有联系了生活,才能帮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才能充分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如同朱所长讲座中所说的“给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留有一定的空间”一样,让学生在学校以外生活中学习、成长。
学习的时光幸福而短暂,在专家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们不仅明晰了家校社共育的重要性,更明确了具体的践行策略和方法。集团分管教科研和教师培养工作的张静校长寄语全体青年教师: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征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定能以“学生成长”为目标,引领学生心灵成长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